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6日
(文/图 韦健军)为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师生心理危机应对能力与人际沟通素养,近日,广西第一工业学校厚德班主任工作室特邀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靳松博士,面向全体班主任及学生分别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与人际沟通专题讲座,以专业指导筑牢校园心理安全防线。
聚焦心理危机 强化干预能力
在班主任专题讲座中,靳松博士以"学生身心失衡状态"为切入点,结合日常校园场景,剖析了引发心理危机的潜在导火索,并梳理出需重点关注的学生群体特征。她系统介绍了自杀风险四等级评估标准及徐凯文自伤评估工具,指导班主任通过观察行为变化、沟通家庭背景等方式精准识别风险信号。针对危机处置,靳松强调"团队作战"原则,提出联动学校、医院、家庭三方资源保障学生安全,同时演示了心理急救技巧与"内在安全岛"稳定化技术,明确要求班主任严格遵循报告、转介流程,杜绝单独行动。对于危机后干预,她建议通过团体辅导七步法持续追踪学生状态,帮助师生缓解情绪冲击。此次讲座为班主任提供了可操作的风险评估框架与干预指南,进一步完善了校园心理危机防控体系。
聚焦人际沟通 破解语言暴力
面向学生的专题讲座以"语言的伤痕"互动实验开场,学生通过模拟接收日常伤人话语时的身体反应,直观感受语言暴力的隐性伤害。靳松博士深入剖析伤人话语背后的情绪动机,指出"情绪是未被满足需求的信号",并传授"好好说话三部曲"——讲事实、说感受、提希望。通过改造"父母翻看手机""朋友玩笑越界"等真实场景对话,学生现场练习非暴力沟通技巧,快速掌握化解人际摩擦的实用方法。讲座尾声,她引用马歇尔·卢森堡的案例强调:有效沟通并非压抑情绪,而是以温和方式表达需求、倾听他人,让语言成为维系情感联结的桥梁。
两场讲座内容紧贴师生实际需求,方法具体、案例鲜活,既为班主任构建了心理危机防控的"工具箱",也为学生提供了人际沟通的"说明书"。广西第一工业学校通过系统化心理教育,持续夯实校园安全基石,为师生身心健康与和谐成长保驾护航。